Thursday, August 01, 2013

Amour



早前看了這影片,一直沒有寫。剛好那時發現媽媽的身體也急速退化。很害怕很驚惶。

片中的主人翁中風了。本來優雅的鋼琴家受困於破敗的軀殼。中風,一次,又一次來襲,餘下的自理能力與尊嚴都逐漸失去。

真的只能這樣過日子嗎?我想起Tuesday with Morrie,垂死的老教授語氣輕鬆地跟學生說:當自己成了一個嬰兒,享受人家照顧。

但現實很難,尤其是認真的人,重視生活質素的人,對生活有期盼,有要求的人。能放手,能對自已的境況一笑置之,需要很大的智慧。

教會有一位姊妹癌病復發,已達末期。但她的笑容,她的喜樂感染身邊每一個人,小時候看蘇恩佩的書<死亡,別狂傲>,<只有祝福,沒有咒詛>,看葉特生的<浮過生命海>,都覺得很難。但那時還小,還沒接觸過死亡,現在人到中年,上一代不是已病逝,便是受制於衰殘的身體;自己體力,心力也大不如前;可悲的是,親友間的子女有些也受疾病的折磨,上月女兒的表哥第十三次全身麻醉,自小受種種的問題影響,有時覺得生命好難。有時好害怕,我憑什麼可以活得健健康康?我不比任何人好,我憑什麼可以一帆風順?覺得非常不配,恐怕上天有天跟我算帳,我又付不起。

我常常告訴自己,是抓得太緊了,其實我們活在這世上,只是很短暫,只是一個過客。




2 comments:

winterbird said...

Amour 雖然悲,不過也是個感人的愛情故事。以前未接觸過大病,覺得長痛不如早死。人到中年才知道其實不是咁「灑脫」,生命真是要珍惜的。早前跟老朋友吃high tea,她說若然她有癌症後期,她會拒絕痛苦療法,死算了。我忍不著回答:若Andy(她老公)叫你去醫,說想同你過多幾年,難道你可拒絕?朋友聽了就突然哭了。

Samantha said...

說到心坎裡,年輕時也常想病了死了也沒什麼,但現在會掛念一旦自己病了,死了,誰來照顧身邊的人呢?

Amour是很感人的愛情故事,但因為太好了,更加傷感。有時人情願簡單一些,單純的樂天,日子會好過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