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E第一次送書給我,其實說是送給小寶,可是嘛...大家都知道幾米的書不是給孩子看的,所以我擔心,其實她是要送給我,好告訴我她擔心我常常擔心。
有人曾經說過,我們的行為,尤其是成癮的行為,很多時候都是由恐懼驅使的。我們恐懼自已不夠能幹,不夠漂亮,不夠競爭力,不夠風趣,不夠努力,不夠高尚...
擔心與恐懼,有時候我覺得就是差不多的東西。
五六年前曾經聽過一個家長講座,講員從事兒童工作,她笑說: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都來跟她說孩子是個資優兒,但一上小學,便哭訴說孩子有學習障礙。其實資優的與學習障礙的同樣的少,一切只源自家長的心態上的轉變,幾近像個幻覺。孩子小時候,大部分幼稚園的課程未算深(少部分例外),小毛頭做什麼都值得父母喝采讚好;上了小學,有了功課與考試壓力,父母卻都巴不得孩子馬上長大,變得獨立,懂事,會自已處理好東西,讓做父母的不要擔心。
我身邊有很多非常棒的家長,他們都有非常了不起的子女。可是,我懷疑大家沒有一天會不擔心的。
以往我覺得很好笑,很瘋狂,其實不。又或者可以說,人生難道不往往就是這樣?有錢的繼續追逐金錢,美麗的繼續光顧整型醫生,有權的還是要繼續攀上去...
有專欄作者曾經寫過:為什麼大家好像都恐怕兒女將來會變“乞兒仔”一樣?有朋友曾笑說:我們當年尚且能考進大學,現在學位多了這麼多,還怕他們考不上嗎?
但我懷疑大家沒有想到那麼遠... 光是眼前的考試測驗比賽表演,若要處處領先,已足以教人吃不消了。
在家長的圈子中,我不算活躍份子,比較積極參與的是能貼近孩子的活動,認識孩子比認識家長好,因為孩子的正能量充沛,跟他們一起再累也快樂。家長嘛,則多緊張的也有,有些怨氣重的,抱怨課程深,考試多... 大家或有同感,但這到底不是能隨便搭嘴的,99分的跟39分的一起發怨言,不是找死嗎?孩子們口沒遮攔,同學們各自的分數,其實透明度很高。還有家長急著認識孩子好友的家庭,坦白說我很欣賞,但有時也覺得會不會過份刻意和著跡了一點呢?幾近想單刀直入說:你放心,我們是好人家,況且我的女兒其實還很BB,朋友如輪轉,還沒到海枯石爛的階段,大家不要看得太認真太遠。
在這充滿擔心與憂慮的世界,我們更應學習孩子的單純,雖然現在的孩子早早便不再單純了。也許應該說:我們更應努力保持孩子的單純,並讓自已也存有一顆單純的心。該做的便做,該玩的便玩。不要想太多,計劃太多,擔心太多。日子横豎要過,若不能快快活活的過,人生便不好玩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