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是一出生就沒有父親的遺腹子。在艱苦的戰後,母親因無力照顧,便讓他到南方佐賀由外婆撫養,開始了作者與神奇外婆兩祖孫相依為命的生活。
外婆家裡是貧窮中的貧窮,她當年一個寡婦獨力做清潔工養大七個孩子,好不容易把子女拉扯大,兒女的收入卻僅夠自足,生活仍然艱苦,每天要靠上游市場流過門前河中的蔬菜來決定當天的飯菜,也曾試過沒有晚飯的日子。可是對於突然要撫養外孫,卻沒有拒絕,甚至他人來借錢,也非常慷慨。
外婆有驚人的意志,魄力與幽默感,與現代的家長不同,其中可見於她與作者的一段對話:
「阿嬤,我英語都不會。」
「那,你就在答案紙上寫『我是日本人』。」
「可是,我也不太會寫漢字。」
「那你就寫『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』。」
「我也討厭歷史……」
「那就在答案紙上寫『我不拘泥於過去』。」
很多人物質不缺,卻往牛角尖裡鑽,吹毛求疵,怨天尤人,結果弄出一堆扭曲的性格,抑鬱的心靈...這令人驚慌啊,因為要培養小朋友,秘訣原來不在是否有一個完美的課外活動時間表,名校名師全力栽培這麼簡單﹣﹣當然這也非常不簡單,但我想說的是,這當中沒有公式,沒有常規。
全靠一顆心。愛,可說是最簡單,也可說是最不簡單的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